手动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手动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不应遗忘的遗产

发布时间:2020-07-13 20:13:09 阅读: 来源:手动阀厂家

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研究的重庆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谭宏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三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聚集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三峡工程建设已步入正常运行和全面收获期,虽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呈明显滞后之态。

谭宏认为,三峡“非遗”保护工作滞后的客观原因在于,在三峡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严格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均在三峡工程开工10多年后出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在第一时间被纳入三峡工程前期的抢救与保护范围。

谭宏忧虑地说,当前,三峡库区非遗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会受到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三峡工程建设改变了库区人民曾经拥有的共同生活习俗的社会环境,以及原有的文化生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从2005年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三峡库区所涉及的区县共普查到项目1000余个,数量占到全市普查总数的近50%。2006年到2008年间,重庆市先后建立第一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三峡库区区县被列入市级名录的项目只占了市级名录总数的30%;三峡库区区县进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有6个,仅占重庆市国家级名录项目的21%。

由于缺少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整理、抢救与保护,三峡库区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川江号子是三峡库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尼罗河船工号子”“伏尔加河船夫曲”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船工号子。随着三峡水库的全面建成蓄水,江面变得平坦和通畅,机动船取代了过去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

“川东竹琴”的生存环境也是风雨飘摇。川东竹琴系流传于重庆市万州地区的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是三峡库区土生土长的曲种。早在宋代,就有道士在庙会期间弹唱竹琴《韩湘子》、《吕洞宾成仙》等曲目。经过历代艺人的发展创新,川东竹琴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传神,优美动听,自成一派。随着社会发展,受电影、电视的冲击,竹琴的观众和听众越来越少,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造诣较深的表演者均已年迈,已退出表演舞台或相继去世,致使很多绝技难以得到传承。

再比如,在三峡库区广受群众喜爱的“川剧”,三峡水位上升淹没了不少剧场,由于资金缺乏不能重建,很多优秀的、经典的传统剧目难以复排、演出,其传承十分困难。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是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开发利用。他们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力度,使其焕发生机:

加快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普查,通过对三峡库区非遗的普查、认定、分类,以图像、文字等形式系统发掘整理非遗档案,建立非遗名录体系和数据库,绘制三峡库区非遗资源分布图。努力为那些由于水库淹没而迁移的民间社群,寻找出保存语言、风俗习惯、艺术和工艺的方法。将三峡库区非遗抢救和保护纳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整体规划和保护。

注重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在探索保护非遗过程中,要以全球视野为框架,催活文化产业圈,创新地方产品,使生产地的“区域性”特色和消费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式的“全球化”运作有机结合,为文化遗产的原生形态向经济形态的转化提供新的思路,探索转换的过程模式。要把库区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变成文化资本,形成文化产业,进而促进库区生产方式转变。

培养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从机制上,三峡库区各区县应该尽快建立起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以确保库区非遗保护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寻常性银屑病偏方。

拓展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资渠道。在非遗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三峡库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投入,设立专项的非遗保护基金。政府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确保基本保护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非遗保护领域,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促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和产业化进程。(《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7期,记者 徐旭忠)

常州设计西服

新余西装定做

石嘴山定做工作服

鄂州设计西服